关于我校主持完成的成果拟申报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3-02-03   信息员:   

根据中国农学会关于组织开展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教职工庄伟建主持完成的成果“花生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和控黄曲霉关键技术的创制与应用”拟申报2022-2023 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现将成果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具体附后)。

公示期为202323日至202329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技处(83789230

花生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和控黄曲霉关键技术的创制与应用》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花生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和控黄曲霉关键技术的创制与应用

提名等级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

提名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提名意见

该成果针对我国南方花生产量、品质低,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花生产业发展,花生分子育种技术落后影响品种遗传改良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正反向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结合的高效育种理论及技术体系,创制一大批新品种和种质;首次创制了22个各具特色的高产优质多抗(或兼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成为南方主栽品种,大幅度提高了花生产量品质水平;揭示了南方黄曲霉污染生理生态机制,创建了花生控黄曲霉毒素污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确保保花生品种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揭示花生种子发育、发芽的细胞生理规律,发明了提高种子活力调控技术,解决了南方长期普遍存在的花生早春烂种缺苗问题。项目成果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区推广应用5839.39万亩。成果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该成果获省级科技一、二等奖8项;发表论文166篇(SCI收录20篇),被引用2439次,著作2部,专利13件,标准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对国际花生学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国花生产业发展和油料安全,取得重大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对照中华农业科技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为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围绕我国南方花生产量品质低,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花生育种技术落后等突出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历经26载研究,取得四方面突破性成果。

1、建立了花生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花生育种创制了大批品种及种质。建立了花生抗黄曲霉等的F16 RIL大群体含1221个纯系,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含11276SNPBin标记花生超高密度遗传图谱,首次图位克隆和功能鉴定了控制种子大小的关键基因AhSAT1,首次精细定位获得了抗黄曲霉和青枯病候选基因,并开发了产量和抗性分子选择标记10个,筛选获得抗黄曲霉品系205个、抗高青枯病品系130个;亦在国际上率先利用功能基因分子标记SCoTCoRAP和自主研发ITAPBPS序列的两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集成分子标记鉴定和常规选育技术,创建了先进实用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一大批花生新品种;研究促进率先破译栽培种花生全基因组精细结构,极大推进了花生学科及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发展。

2、创制了22个各具特色花生新品种成为主栽品种,大幅度提高了花生产量和品质水平。

创制了13个优质高产高蛋白食用加工型品种。育成4个高蛋白白种皮花生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外花生育种与利用的空白;其中金花1012是国内外首个审定的白皮品种,区试增产13.3%,种仁粗脂肪含量51.4%、蛋白质含量31.2%;蒸煮易烂、烘炒极为酥脆细腻,榨油和食品加工可免去脱色工艺。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广为种植和加工利用。育成3个优质高蛋白红皮食用型品种,其中桂花红95荚果含籽仁3~4粒、外观好、高抗青枯病、蛋白质达32.3%,三个品种油酸高于常规品种10~15百分点。创制了泉花6466个丰产优质高蛋白食用型新品种,较抗黄曲霉品种,区试增产8%左右,含蛋白30%左右,加工性能好。

创制了9个高产稳产高油、抗黄曲霉油食兼用品种。创制5个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区试果、仁皆增产10%左右,居第1或第2位,其中桂花36含油量高达55.32%,为南方品种含油量最高;闽花8号等其它品种蛋白含量28%左右,抗青枯病;5个品种皆抗叶斑和锈病,抗旱耐涝,是省或国家主推品种或农业部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创制了4个超高产优质多抗花生品种,区试果或仁比对照增产15%以上,蛋白质皆在某些方面27%左右。

3、阐明了花生感染黄曲霉的生理生态机制,创建了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技术体系,解决了收获前后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研究发现福建等南方花生产区梅雨之后的干旱、高温和收晒期的台风雨是导致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揭示了干旱和低钙胁迫导致黄曲霉侵染的生理分子机制,创建了以种子活力调控、覆膜栽培、增施钙肥、化控栽培为核心技术的花生控黄曲霉毒素污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早播(15~20天)全苗,提早收获10~15天,每亩增产26%~40%以上,缩短了后期受旱时间,有效克服了收获前后黄曲霉毒素污染,大面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揭示了花生种子发育和发芽的细胞生理规律,创制了种子活力调控技术,解决了我国南方长期存在的花生早春烂种缺苗的生产问题。首次系统深入地揭示了花生种子发育和发芽的细胞生理规律,阐明了种子发育过程中产量品质形成、发芽过程中形态建成及贮藏过程中老化劣变的细胞生理学规律;发明了花生种子贮藏处理药剂、促芽剂和种衣剂三项技术,阐明了种子技术调控活力的生理机制,确保了南方花生种子春播出苗率;成果亦有效克服了当前我国高油酸品种的低温烂种问题。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11项,制定标准2项;发表论文166篇(SCI论文20篇),被国内外论著引用2639次,参编著作2部,制作功能基因组网站1个共全球应用,成果先后获省级一、二等奖8项,新品种在南方十多省区累计推广5839.39万亩,新增花生果171.42万吨,新增经济效益227.02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先后被国内各级媒体泛报道。

提名书

相关内容

提名书的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

1.论文

1.1 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 for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 and   relationships in cultivated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genotypes [J].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38:3487–3494. Xiong F*, Zhong R*, Han Z*,   Jiang J, He L, Zhuang W*, Tang R*.

1.2 Identification of low   Ca2+ stress-induced embryo apoptosis response genes in Arachis hypogaea by   SSH-associated library lift (SSHaL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6, 14   (2): 682-698. Chen H*, Zhang C*, Cai T*, Deng Y, Zhou S, Zheng Y, Ma S, Tang   R, Varshney RK., Zhuang W*.

1.3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hRAF4 NB-ARC gene family induced by Aspergillus   flavus inoculation and abiotic stresses in peanut [J]. Plant Biology, 2018,20(4):737-750.   Deng Y, Chen H*, Zhang C*, Cai T*, Zhang B, Zhou SB, Fountain J, Pan RL, Guo   B, Zhuang W*.

2.品种/专利/软件著作权

2.1金花1012。品种权人:福建农业大学、福建省种子站,发明人:福建农业大学(庄伟建等育成),闽审油2000022000-04-24,品种状态:有效。

2.2桂花36。品种权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发明人:钟瑞春*,唐荣华*,韩柱强*,贺梁琼,唐秀梅,蒋菁,熊发前*;黄志鹏;吴海宁. 国品鉴花生20160162009-08-31,品种状态:有效。

2.3 泉花551。品种权人: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发明人:陈剑洪*,陈永水*,李锦泉,黄瑞芳,腾振勇,郭陞垚*,韩柱强*,肖宇CNA20130984.12017-09-01,品种状态:有效

2.4 闽花11品种权人:福建农林大学,发明人:庄伟建*;蔡铁城*;王再兴;张冲*;庄冠雄;陈华*邓烨;杨强* GPD花生(2020)3500552020-07-24,品种状态:有效。

2.5闽花8品种权人:福建农林大学,发明人:庄伟建*;李毓*;官德义;王再兴;石新国;蔡来龙;杜振乾,闽认油20090032009-02-17,品种状态:有效。

2.5桂花1026品种权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发明人:韩柱强*;高国庆;贺梁琼;高忠奎;金海燕;周汉群;蒋菁;钟瑞春*;周翠球;李忠;唐荣华*CNA20131194.52018-04-23,品种状态:有效。

2.6桂花红95品种权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发明人:唐荣华*;江慧芳;韩柱强*;钟瑞春*;蒋菁;贺梁琼;高忠奎;周翠球;李忠;任小平,()()2008019号,2008-03-27,品种状态:有效。

2.7 一种提高花生种子出苗率的渗透剂组合物。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发明人:庄伟建*,陈华*,蔡铁城*,张冲*,邓烨,杨扬,周双彪,ZL201410168356.82014-04-25,专利状态:无效。

2.8 花科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指导软件。软件著作权,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发明人:唐荣华*;庄伟建*;陈华*;贺梁琼;熊发*;蒋菁,2021SR08154732021-06-02,状态:有较。

2.9泉花7号:品种权人: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发明人:陈永水*;陈剑洪*;陈双龙;罗维禄;陈茹艳。闽认油20060032006-02-27品种状态,有效。

主要完成人

完成人姓名: 庄伟建,排名1,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 唐荣华,排名2,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姓名,陈华,排名3,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陈剑洪,排名4,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完成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

完成人姓名,蔡铁城,排名5,职称,讲师,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韩柱强,排名6,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姓名,张冲,排名7,职称,讲师,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陈永水,排名8,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完成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

完成人姓名,熊发前,排名9,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姓名,杨强,排名10,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庄宇慧,排名11,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完成人姓名,陈荣华,排名12,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完成人姓名,陈其俊,排名13,职称,农艺师;工作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完成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完成人姓名,郑浩,排名14,职称,农艺师,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完成人姓名,赵华,排名15,职称,高级农艺师;工作单位: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完成单位: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完成人姓名,钟瑞春,排名16,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姓名,张君诚,排名17,教授;工作单位:三明学院,完成单位:三明学院。

完成人姓名,郭陞垚,排名18,副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完成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

完成人姓名,林武,排名19,高级农艺师;工作单位: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单位: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完成人姓名,李毓,排名20,副教授;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

1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驻地:福建省福州市

2完成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驻地:广西南宁市

3完成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驻地:福建省泉州市

4完成单位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驻地;江西省赣州市。

5完成单位.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驻地;广东省广州市

6完成单位. 三明学院,驻地:福建省三明市

 


版权所有: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邮编:350002   电话:0591-83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