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主持完成的成果拟申报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3-01-28   信息员:   


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22〕9 号)要求我校主持完成的珍贵树种赤皮青冈优良种质发掘与繁育技术”等2项成果拟申报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现将成果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具体附后)。

公示期为2023128日至202321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技处(83789230

 

 

                                         科技处

                                    2023年1月28日

 

 

项目1

1.项目名称:珍贵树种赤皮青冈优良种质发掘与繁育技术

2.提名奖种: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3.提名单位:福建省林业局

4.项目简介:

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是壳斗科青冈属常绿高大乔木,心材赤红色,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高价值、高适应性、高生长量的“三高”特点,是亚热带地区造林和生态修复的重要资源。2015年入选《福建省第二批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入选《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版)》。针对其种群特性不清、种质状况不明且良种缺乏、种子萌发特性和机理研究空白及繁育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创建种质资源库、创新育苗技术,取得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系列创新成果,提升珍贵树种产业竞争力。创新点如下:

1.系统调查资源状况,全面掌握种群特性。查清福建省53处种质分布状况。对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赤皮青冈天然林进行详细调查和系列研究,揭示了种群特征,明确了赤皮青冈作为建群种的生态功能和造林可行性。发现了种子雨强度和时空分布规律,奠定采种基地建设基础。

2.掌握种子萌发特性,发现生理和分子机理。测定不同生境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规律。发现不同生境苗木生长规律。测定种子自然衰变过程中的呼吸速率,获得了种子贮藏环境参数。发现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低活性是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β-淀粉酶活性升高是促进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降解从而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糖酵解途径相关基因PFK、PGK、PK,TCA循环途径相关蛋白MDH、SDH和ICDH,以及ATP合酶(ATPase)上调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揭示了赤皮青冈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

3.发明种子萌发整齐度调控技术,创建优质苗木繁育体系。利用外源脱落酸处理种子促进种子统一休眠、种子萌发期结合种子包衣用外源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合成从而大幅度提高种子萌发率由50.3%到90.2%、萌发整齐势由8.77到18.31、萌发偏向系数由0.573到0.667,该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并转让。揭示赤霉素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建立核心繁育圃1处108亩,技术应用型苗木繁育圃2处150亩,实现规模化育苗,年育苗400多万株。

4.发掘优良种质,实现良种利用。对赤皮青冈优良种质进行评级和筛选,建立2处种质资源圃90亩、筛选出并保存120份优良种质,创建1个优良种质分子标记数据库,建立1处采种基地获得省级良种审定。

该项目培养人才16人(其中国际生博士1人、硕士6人),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4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并已转让,福建省林木良种审定1个。该成果在全国34家单位推广应用,建设示范基地18个,近三年共营建赤皮青冈林48866亩,培育优质苗木1974万株,总产值3.05亿元,利润8399.5万元,培训7725人次,辐射8762农户,新增就业岗位6964个,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建瓯市建州林场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6.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陈世品:该项目第1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负责项目总体研究和推广计划、方案和统筹实施,主导赤皮青冈种质评价、种质资源圃建设、种子萌发机理研究、苗木繁育技术研发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2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谢健:该项目第2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50%。主要负责优良种质发掘、采种基地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圃、建设苗木繁育圃、优质苗木培育、营造林技术及推广应用等工作。2017年独立选育建瓯坪肖赤皮青冈采种基地种子,获得福建省林木良种审定。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3)林文俊:该项目第3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资源圃建设、苗木培育及技术推广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4)陈国兴:该项目第4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本人投入大量时间,其工作量占到本人科研工作总量的百分比50%。主要负责种子雨特征、种子萌发规律等赤皮青冈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苗木繁育技术与推广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5)陈新艳:该项目第5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调查和采集、种质资源圃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6)陈义堂:该项目第6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调查和采集、种质资源圃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7)陈伟:该项目第7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子萌发机理、种子促萌技术研发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2、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8)马良:该项目第8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调查和采集、种质资源圃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9)蔡德淡:该项目第 9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调查和采集、种质资源圃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0)邱群:该项目第10完成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45%。主要负责赤皮青冈种质资源圃建设、良种培育及繁育技术研发等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点1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7.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专利号

发明人

专利权人

1

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赤皮青冈种子萌发整齐度方法

ZL201811187070.7

陈世品、陈伟、卢思、林文俊

福建农林大学

 

序号

良种名称

树种

学名

良种编号

获得时间

发证机关

1

建瓯坪肖赤皮青冈采种基地种子

赤皮青冈

Cyclobalanopsis gilva

S-SB-CG-006-2017

2017.9.9

福建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8.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发表时间

作者

卷页码

期刊

1

福建(建瓯)赤皮青冈种子雨特征

2011

陈国兴

31(02):161-164

福建林学院学报

2

赤皮青冈种群的生存分析

2011

谢健

31(03):254-256

福建林学院学报

3

赤皮青冈天然林优势种群间关系及生态种组划分

2020

谢健

38(02):127-134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4

Transcriptomic approach to address low germination rate in Cyclobalnopsis gilva seeds

2018

Madiha Zaynab , Dezhuo Pan , Mahpara Fatima , Shipin Chen ,Wei Chen

119:286-294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5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ics interaction reveals low seed germination of cyclobalnopsis gilva to save forest ecology

2018

Zaynab,M.Fatima,M.Abbas,S.Sharif,Y.Umair,M.Chen,S.Chen,W.

16:5681-5692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6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key proteins in seed germination of Cyclobalnopsis gilva

2019

Madiha Zaynab, Dezhuo Pan, Mahpara Fatima, Ali Noman, Shipin Chen, Wei Chen

83:106-111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7

Proteomics analysis of Cyclobalanopsis gilva provides new insights of

Low seed germination

2021

Madiha Zaynab , Dezhuo Pan , Mahpara Fatima , Yasir Sharif , Shipin Chen ,

Wei Chen

180:68-78

Biochimie

9.其他支撑材料目录:

 

序号

合同名称

合同类型

转让金额

转让时间

转让企业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1

“一种提高赤皮青冈种子萌发整齐度方法”专利转让

技术转让(专利权)合同

10万元

2021.6.23

建瓯市容锦轩苗圃

郭强

17705993977

 

 

 

 

 

 

 

 

 

 

 

 

 

 

 

 

 

 

 

 

 

 

 

 

 

项目2:毛竹资源质量遥感监测及高效经营模式研发与应用

1.项目名称:毛竹资源质量遥感监测及高效经营模式研发与应用

2.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

3.提名单位:福建省林业局

4.项目简介: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的森林经营管理领域,为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毛竹经营模式遥感评判及高效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毛竹资源遥感综合监测技术》、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不同功能型毛竹经营及信息建设推广示范》的研究核心内容及后续深化的创新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围绕着毛竹资源的经营高效性、监测稳健性、信息智能化3个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毛竹资源“高效经营模式构建—成效监测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的全过程研究:基于毛竹立竹度、土壤肥力、林分质量以及区位功能需求,提出了生态型、经济型毛竹高效经营模式;创新了样地数据支撑→无人机区域精准量化→星基尺度性资源把控的毛竹立竹度天地空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构建了耦合光谱特征叶片冠层像元尺度传导机制的林地土壤肥力遥感间接估测技术遵循毛竹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毛竹资源林分质量遥感监测技术;研发毛竹资源信息采集APP和毛竹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毛竹资源的数字化、规范化采集,直观显示毛竹立竹度、毛竹林林地土壤肥力、毛竹林林分质量遥感量化结果以及高效经营模式配置结果,促进毛竹林高效经营模式的具体落地,辅助于毛竹林资源经营管理。

5.主要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6.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余坤勇:第一完成人,全面主持、统筹项目进展及成果转化,主要开展了毛竹高效经营模式构建、毛竹立竹度、林分光谱传导机制以及竹资源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等,对项目所有科技创新点均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官凤英:第二完成人,负责项目研究的高效培育技术模式构建与检验、毛竹立竹度无人机遥感监测等研究,对项目科技创新点的第一、二、三、四、五点作出创造性贡献,协助项目技术成果推广,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曹碧凤:第三完成人,负责项目研发过程中高效经营模式实施与检验,毛竹林地土壤肥力、林分质量等技术研发,协调技术人员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对项目第一、二、五、六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林丽丽:第四完成人,负责项目林地土壤肥力遥感测定、高效经营技术模式构建以及竹资源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一、二、五、六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洪桢华:第五完成人,负责项目成果技术的检验、转化和应用,推进项目的产学研相关工作,对提升成果技术水平和转化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对项目第一、二、六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郝振帮:第六完成人,负责项目林地土壤肥力遥感测定、高效经营模式构建以及竹资源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一、五、六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王帆:第七完成人,负责项目林地土壤肥力模式构建、林分质量测定以及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二、三、四、五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曾琪:第八完成人,负责项目林地土壤肥力遥感测定、光谱传导机制以及竹资源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二、三、四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张仓皓:第九完成人,负责项目立竹度测定、林地土壤肥力遥感测定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二、三、四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谢巧雅:第十完成人,负责项目立竹度测定、林地土壤肥力遥感测定等相关工作,对项目第三、四、五点科技创新点作出创造性贡献,投入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7.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授权号/专利号

国别

权利人

发明人

1

发明专利

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与无人机点云数据匹配方法

ZL201810186670.5

中国

福建农林大学

1:余坤勇,2:刘健3:邓洋波,4:谢巧雅

2

软件著作权

竹资源综合监测信息系统

2020SR1168547

中国

福建农林大学

1:余坤勇,2:刘健

3

软件著作权

竹资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2018SR813145

中国

福建农林大学

1:许杰,2:余坤勇

8.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刊名

论文(专著)名称

SCIEI收录情况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

发表时间

作者:排序/姓名

1

Remote Sensing

Comparison of Classical Methods and Mask R-CNN for Automatic Tree Detection and Mapping Using UAV Imagery

SCI收录

5.349

2022, 14, 295.

2022-1-11

通讯作者:6/Jian Liu;第一作者:1/余坤勇

2

News forests.

Assessing tree height and density of a young forest using a consume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SCI收录

2.697

2021, 52(5): 843-862

2021-1-4

通讯作者:6/Jian Liu;第一作者:1/郝振帮

3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oso bamboo forests of China

SCI收录

2.361

32(6):2599-2608

2021-11-22

通讯作者:6/Jian Liu;第一作者:1/Regassa Terefe

4

遥感技术与应用

毛竹立竹度无人机遥感识别有效高度的研究

其他

2.105

35(6):1436-1466

2020-12-20

通讯作者:5/余坤勇;第一作者:1/张仓皓

5

植物科学学报

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的毛竹林分冠层反射率模拟研究

其他

1.550

35( 5) : 699-707

2017-10-28

通讯作者:7/刘健;第一作者:1/曾琪

9.其他支撑材料目录:

序号

证明材料类型

证明材料名称

证明材料提供单位

1

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任务委托书等

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

2

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任务委托书等

十三五重点研发遥感资源综合监测技术合约任务书

国际竹藤中心、福建农林大学

3

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任务委托书等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福建省林业局

4

检索查新报告

科技查新报告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N05)

5

其他相关资料

推广应用证明

福建农林大学

6

其他相关资料

知情同意书

各相关人

 

 


版权所有: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邮编:350002   电话:0591-83789121